RCEP正式生效!走出去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發布日期:2022-01-10 瀏覽次數:897 文章來源:國復咨詢
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等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4個非東盟成員國正式開始實施協定。
RCEP不僅是目前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貿協定,也是一個全面、現代、高質量、互惠的自貿協定,對國際工程相關企業乃至“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將產生深遠影響。
01、RCEP生效意義
RCEP目前成員有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5國以及東盟10國,15個成員國總人口、經濟體量、貿易總額均占全球總量約30%。這意味著約占全球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將在東亞區域形成一體化大市場,對于提振區域乃至全球疫后經濟復蘇,促進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提升合作抗疫能力,帶動貿易投資增長,穩外貿、穩外資,有效支撐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02、RCEP內容特點
全面:協議覆蓋面廣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由序言、20個章節、4部分協議附件(56個承諾表)組成,其中主要章節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市場準入、標準和技術、動植物檢疫、經濟技術合作、貿易便利化、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以及其他領域,共計超過1.4萬頁。
現代:部分內容達國際先進水平
采用區域原產地累積規則,促進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發展;采用新技術推動海關便利化,促進新型跨境物流發展;采用負面清單作出投資準入承諾,提升政策透明度;納入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章節,適應數字經濟時代需要。
高質量:協議優勢明顯
一方面,貨物貿易零關稅產品數整體上超過90%,新增中日、日韓兩對重要國家間的自貿關系,區域內自由貿易程度顯著提升。另一方面,目前成員國內中高低端產業國都有,資源國也都有,成員國之間的產業很互補,且呈現實體經濟占主導的特點。比起雙邊貿易協議,成員國相互認可同一種協議,統一性與網絡性更強,協議質量優勢明顯。
互惠:協議體現包容均衡性
目前RCEP成員國包括發達、發展中及最不發達國家,協議給予最不發達國家差別待遇,專門設置了中小企業和經濟技術合作章節,幫助發展中成員加強能力建設,促進區域內均衡發展,共享RCEP成果。
03、“走出去”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RCEP生效當天,中國貿促會及地方機構簽發首批158份RCEP原產地證書,涉及紡織品、化工產品、醫療產品、食品等,出口目的國包括日本、澳大利亞等已生效成員國,涉及出口金額1200萬美元,預計減免關稅18萬美元。
中交振華重工、徐工、柳工等企業紛紛在協議生效首日成為RCEP實施后中國首批經核準出口商,勢頭可人。
但同時,RCEP的生效對于走出去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對于制造型企業,協議的實施一方面將有力推動區域內生產成本最小化和貿易效率最優化,有利于加強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合作;
另一方面,如在原產地累積原則下,企業在產品的生產環節、上下游之間可以靈活選擇成本低、產品質量好、具有競爭力的國家進行配套,這意味著RCEP在重構成員國產業布局的同時,我國的低端制造業或許會加速遷移到東南亞。
區域內貿易環境更加開放,日韓的先進制造優勢將使國際競爭更加充分,將會倒逼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
對于國際工程企業,取消關稅、減少非關稅壁壘等措施將直接或間接地降低工程設備、材料采購價格;簡化后的海關通關手續為國際工程項目的建設進度增加更多的確定性;投資政策透明化、手續便利化、嚴控征收與國有化行為等細則為投資者創造了相對開放、穩定、透明的投資環境。
但區域自由化、便利化的貿易環境,區域經濟的復蘇與穩定,對全球的國際工程承包與投資者來說同樣是利好,競爭將更加直接、白熱。
04、結 語
RCEP協議的生效不代表制造業或國際工程行業將立刻產生明顯的變化,但趨勢可見,未來將逐步呈現其深遠的歷史意義。站在更宏觀層面,RCEP并非為了換取短期的經濟利益,而是追求更長期、更大格局的共同利益。
作為參與其中的“走出去”企業,應抓住國內國際雙循環以及RCEP生效契機,緊跟國家政策導向,利用協定成員低關稅和區域內原產地累積原則等政策優勢,進行新一輪產業布局。在此過程中,密切關注這一領域的國際工程承包與投資企業,也將迎來更多的機會,鏈接更多資源。
如果說RCEP協議的生效為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重塑、疫后經濟復蘇拉開了序幕,那么未來隨著更多中國優秀的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揚帆出海,國際工程的供應鏈、產業鏈將更加靈動,中資企業的規模優勢、資源優勢乃至國有屬性的政策優勢將使其成為真正的全球化企業。
- 上一篇:德媒報道: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呈現新趨勢
- 下一篇:尼日利亞投資環境分析